根据世界有关组织的统计:在2012年,日本的铸件劳动生产率是每人每年250t,而我国约为60t。我国人工成本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,对于我国来说,铸件出口国外是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的。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用于铸件生产的材料价格不断上涨,导致我国铸件在成本方面存在的优势荡然无存。另外,还因为我国的产品质量性能落后于发达的国家,这就导致了我国铸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足。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铸件出口的总量还是呈现增长的态势,但是在全球市场上只占据约为7%的市场。
从我国铸件出口的历史数据来看:出口的铸件中,普遍质量不高。主要是中低档产品,主要依靠低成本的优势我国的铸件原材料消耗大,这是因为铸件设计的缺陷,甚至一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,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凭经验操作,丝毫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,这就导致了铸件加工的材料剩余量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,甚至达到国外产品生产的三倍多。原材料消耗过多,再加之生产的周期长, 社会生产效率低下,一直制约着铸造行业的前进和发展。其次,我国的铸件质量不佳,杂质较多,我国的铸件产品以中低档为主,这是受设备和技术所限,产品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。
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历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普及。西方国家在生产铸件过程中往往事先进行铸造模拟。我国的铸造业信息技术使用较晚, 从整体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欠缺,不能熟练的使用软件操作,在商业化软件开发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一大截。目前,虽然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铸造的重要性,但在自身能力有限,软件技术在短期内还不能发挥作用,当前急需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。
文章由广州铸造展整理发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