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威人士透露,中国制造2025后续政策将陆续推出,其中包括此前发布的总体性规划《中国制造2025》中提出的相关任务、工作重点、重点发展技术的后续支撑政策,以及相应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。
根据工信部、发改委的工作安排,中国制造2025“1+X”方案,以及重点技术创新“绿皮书”有望年内相继推出;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,则将在年内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。随着各项具体的针对性政策落地,中国制造2025正在从一纸规划逐渐进入落实阶段。
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介绍,“绿皮书”的前身是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附件《十大重点领域演进路线图》。但考虑到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一个中长期规划,时间跨度达到10年,期间技术演进方向和速度都有可能超出目前的预期,因此淡化了“路线图”的概念,而改为“绿皮书”。
李北光表示,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仅发展十大重点领域,而是要达到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,这意味着未来相关部委和机构,还有可能针对国内制造业众多大而不强的领域推出相应的促进政策。
除了推出“绿皮书”外,工信部新闻发言人、总工程师王黎明介绍,工信部等部委正在加快完善中国制造2025“1+X”方案,所谓“1”就是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本身,“X”则是相关的配套规划。李北光介绍,“X”不仅仅是相应的产业领域,或者具体技术,而是涵盖金融、财税、人才、创新等多个环节支撑政策。另外,具体的制造业细分行业,以及其他制造业领域的发展规划,则将以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形式陆续出台。
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将贯穿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中央的顶层设计,之后将形成重点行业、领域和地方规划,主旨是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以数字化、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;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趋势。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的所有行业,未来将贯穿中国制造业“由大到强”的整个过程。
中国制造2025有两大投资机会:(1)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下的投资机会。一是智能控制装置,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智能化;二是智能制造机器,即工业机器人、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等;三是智能终端产品,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。(2)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下的投资机会。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从卖产品到兼卖增值服务的转变,即服务型制造=产品+增值服务。
文章由铸造展整理发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