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中国正通过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,逐步与世界接轨,争取早日成为制造强国。那么,在“工业4.0”战略的引导下,机床企业需要做什么?机床商务网小编为您详细分析。
德国工程院、弗劳恩霍夫协会、西门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德国工业4.0概念带动全球制造业走向了转型升级的道路,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,以防落于人后。目前,中国正通过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,逐步与世界接轨,争取早日成为制造强国。
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,中国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。处于一线地位的是拥有高端技术与科技创新力的美国,处于二线地位的是垄断高端制造业的欧盟与日本。处于三线的是新兴国家,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徘徊。中国位于三线低位,仍处于制造业的初级阶段。位于四线地位的是资源输出国,OPEC(石油输出国组织)、非洲、拉美等国。
工业4.0在我国的反响如何?据笔者观察,国内的大型机床企业乃至制造业大企业已普遍积极介入到“工业4.0”的发展潮流中来,而很多中小企业却持观望态度。这些观望的企业主要受限于高昂的研发成本,同时也缺少变革的魄力。对“工业4.0”缺乏了解,导致中小企业在变革的岔路口犹豫不决。但笔者认为,如果不加入工业的4.0行列,企业就难以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,没有创新的企业,很可能在5到10年内就会被淘汰。不过最终的选择权,还是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。那么,在“工业4.0”战略的引导下,机床企业需要做什么?
夯实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
国产机床经常让外国人乃至国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质量差,而现在机床企业需要打破这种旧观念,打出国产机床“高质量”的印象牌。现今的中国是一个“制造大国”,但并非“制造强国”。针对这一现象,我国将开展工业强基工程,重点面向30至50个标志性产品和技术,解决一些基础零部件、基础工艺、基础原材料和技术基础缺失问题。对于机床企业而言,首先要跟上国家的步伐,夯实制造基础,打牢产品质量。
据悉,国家今年要筹备建设2到3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,同时还要支持省一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。机床企业可以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中来,同时还可寻求当地技术创新中心或质检中心的帮助。例如滕州地区,国家机床质检中心充分发挥检验检测、创新研发、质量把关、技术交流的平台作用,在2015年就帮助山东企业争取到了国家科技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,协助企业研发新产品15项。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出台之后,相信各地的政府和机床协会都会给与机床企业大力的支持。
品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是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。国内机床企业需要改变“只生产最大利益产品的机床”的生产观念,改变原先机床产品的低端定位。问市场所需才能销得出去,而质量过硬才能售得更远。为了眼前利益,生产出一些不合格产品。这不仅是对客户的欺骗,还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发展前景。另一方面,对质量的严格监控,离不开检测仪器的帮助。机床企业在做好产品之外,还需更新专业检测仪器,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。机床企业可以对出产的每一台机床产品进行质量检测,力求保障产品质量。
更新生产模式走创新之路
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。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创新,企业在市场中就走得不远。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一个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没有创新的思想,那么整个行业将会陷入恶性竞争的境地。国内机床企业不仅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,在生产模式和售后服务上也同样需要变革。
现在机床行业乃至制造业共同关注的重点是互联网与制造生产、后期服务等环节的融合,互联网的加入会使制造业发生颠覆性、革命性的变化。德国“工业4.0”偏重于生产制造的“硬”环节,立足于“智能工厂”与“智能生产”两大主题。机床企业按照德国“工业4.0”的理念逐步改造,最终能实现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生产或服务。国内机床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接受“工业4.0”新概念,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生产、服务环节进行改良,为制造企业拟定更多富含创新工业意识的生产解决方案。
“机床加机器人”的生产模式是现在众多企业选择的创新解决方案之一,随着机器人与机床的合作日益加深,未来工厂中“机器人加机床”的工作模式已为必然。笔者看来机床企业涉足机器人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,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助力机床工具等制造产业转型升级。但是这一模式极易模仿,机床企业可加深对机器人与机床协调度的研究,通过改良产品的技术含量,让企业优势变得难以复制。
沈阳机床的创新点在于把机床、网络、人链接在一起,通过建立物联网的生产制造体系,实现信息化、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。企业管理者只要通过手机里的APP,就可远程地监控工厂里机床的运行状态,获悉机床的功耗。据悉,沈阳机床正在尝试将所有的已售智能机床纳入一张“iSESOL工业云”中管理,可实时掌握每一台机床的使用情况。当某一家企业的机床正在闲置,而又有企业想找人代加工一批汽车零件,这时,他们就可以通过‘工业云’实现供需对接。沈阳机床借助物联网概念,打通制造和贸易,把机床、客户、终端消费互联,组成一整套的‘i5’商业模式,这是这家企业高明的创新之处。
针对产品的创新,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,还需要整个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思想的转变。近几年,机床行业的矛盾不是需求不足,而是同质化产能扩大过快。笔者曾在展会现场与某家机床企业的老总聊天,对于机床产品性能、功用的创新他很支持。但是他跟笔者说,机床企业不是不想创新,而是创新之后收益太少。为什么?因为一家企业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进行产品创新之后,市场中会马上出现同类的相似产品。一款花大价钱研发的机床上市之后特别好卖,但可能明年、后年整个市场都是同类型的产品。创新的企业吃力不讨好,谁还愿意去创新呢?
一家有勇气进行开拓式创新的企业是机床行业需要的,是国家需要的,也是世界需要的。我国一直没有停止在机床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,众机床企业在机床的创新上都有自己的一本经。顺应着市场大环境的趋势与发展,在众多机床企业的努力下,机床商务网相信机床行业的明天会更加辉煌。